主题: 我们给了孩子最可怕的礼物! 但又有几人知?

  • guest16083066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701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15/10/20 0:14:05
  • 来自:北京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大连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  因为看了纪伯伦一首关于《孩子》的诗,我对教育孩子的看法有了180度的转变。
  其实我对自己很严格,但在我怀孕的时候,看了纪伯伦的书,真的好感动,你清楚知道你绝对不能去掌控另一个个体,即使他是你的孩子。所以我很小心努力把孩子当作是一个“人”,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,即使是做错了,他还是有权利去尝试,你只能告诉他有什么选择,他决定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。
  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:华人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财产,尤其是对一位母亲来说,对一位非常疼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来说。
  一个女子做了母亲,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。然而教育家马卡连柯却说:一切都让给孩子,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,这是父母亲所能给于孩子最可怕的礼物。
  对孩子来说,他们习惯了风和日丽的天气,直到有一天在自己迎接疾风骤雨的时候,在不测风云的挫折和挑战里,惊慌失措,不知道心中的勇气和智慧该从哪而来。(原文来自微信订阅号 成长得烦恼 chengzhangdfn1)
  对很多父母来说,儿女是他们的私人财产,他们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孩子身上,直到他们年老时,同样渴望得到全部的关爱,儿女就像风箏,他们想要永远拽住那根线,只有把它牢牢操在手中,心里才有安全感。
  做了父亲以后的胡适先生,写过一篇《我的儿子》,里面说道:树本无心结子,我也无恩于你。但是你既然来了,我不能不养你教你,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,并不是待你的恩谊……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,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!
  我曾经遇到一位母亲,在女儿7岁的时候和丈夫离婚了,她的工作能力强、生活能力很好,但却非常担心独生女儿的种种,开口闭口都是女儿。我问她:你的生命有何意义和价值?她回答: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就是要我的女儿正常。
  她女儿已经17岁了,不疯不痴不傻,而且长得很漂亮,她不是普通老百姓,她是一位博士,在国外也住了很久,可是她的答案竟是如此!
  我再问她:那你自己的生命呢?她说:我自己有如槁木死灰,我已经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生命,只一心一意地想女儿好,我已经把自己放弃了。
  一个槁木死灰的妈妈一心一意想让自己的女儿快乐、幸福。这是最大的问题:你把自己生命的基础放到别人的喜怒哀乐上,交在别人手里!
  这母亲每一天都像监狱里的狱卒,把女儿当犯人看,甚么都要通过她,即使她在上班,仍然想女儿不知道会不会偷跑出去。因为她对孩子的不信任,造成母女无法沟通,压力越来越大,女儿岂受得了母亲的监视,非逃不可。
  有不太好的事发生,华人的父母总是替孩子选择,但选择之后谁要负责?这位母亲以为自己很对,因为她是出于爱心,最可怕的就是这个:以爱之名,做一件与爱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。
  我们家长自己活得快乐,这才是给你女儿最好的东西:身教,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。
  其实,我也有自己的故事,我自己也曾很痛苦,我给了孩子自由,结果他自己去承受后果,他学到了教训,可是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痛苦。
  以结果来论的话,人家会觉得还是传统的方法好,但孩子的人生历练肯定不一样,这是他要走的路,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过去的经历来领悟的。(原文来自微信订阅号 成长得烦恼 chengzhangdfn1)
  在儿子上高中时,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看我上标准舞的课,老二看了便有兴趣想学。于是舞蹈班就安排了一个女舞伴给他,是一个年纪较长的女生。跳着跳着两人就成了朋友,常到家里作客,后来成了情侣。当时老二才17岁,是个中学生,女伴比他大10岁,已经是一个相当能干的职业女性。
  两人从舞伴到情侣,我看局面开始失控了,就和孩子分析双方的生活背景、年龄差距,而且他马上就要高中毕业到美国去上大学,两人看来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发展。感情的事,我从来就跟孩子说,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伤害对方,要尊重对方。当时我对孩子说,你要去念书,她年纪也大了,怎么可以等你这么多年?
  儿子答应妈妈先做朋友,直到他美国念书后,双方便各自自由发展。结果却出乎意料,儿子上大学后,不只和对方保持联络,反而因为感受到外在的压力越大,两人的距离越远,两人就越是团结,越是觉得这段爱情是伟大的。
  于是,儿子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与对方切断关系,还在他读大二时就结婚了,家人全蒙在鼓里。本来没有什么,我也承认他们的关系,不说什么,儿子毕业后就在太太手底下工作,应该也很好的。但他们夫妻的关系越来越不平衡,越来越不对劲,儿子和我本来是很亲密的,甚么都谈,现在却慢慢疏远了,我不知道为什么。
  我的痛苦不是儿子不听我的话,而是我觉得他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,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!
  后来事情的发展是,他们事业失败,初生的孩子还小,太太却患上精神分裂症。我眼睁睁看孩子承受巨大的挫折和痛苦,整整10年,在孩子最黄金的10年。
  作为一个母亲,我的心疼和难过是无法言说的,但我一直陪儿子,接受他的一切,当时我最常对孩子说的不是“当初如果怎样怎样”,而是“我会一直在这里。”
  我没有再去责备他,这没有用,我不会让他觉得因为他犯了错而不理他。我已经不能替他做什么,他自己做的自己承担,我只能包容他。直到今天,即使让我早知道结果是这样,我还是觉得,想尽办法去钳制孩子是没有用的,有一些选择,是他自己要做决定的,别人不能替他做。当时他选择了这条路,必然有他自己的原因,只是我不了解。
  现在儿子的事业和生活已平稳顺利,我回头看这件事,明白了,有一些事是无解的,它在正常的状况下是找不到答案的,既然发生了,就不要怨天尤人。只是你不要觉得这件事是冲你来的,或是冲儿子来的,无论如何,不管事情好坏,它都成为我儿子人生的一部份一个过程,值得他去学习。
  深度点评:
  无论分离有多疼,我们必须这样做,因为——
 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,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,它们一起作用,让一个人成长,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。
  拒绝分离,就等于拒绝成长。再亲密的两个人,也是两个人。如果不懂分离,那么,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黏在一起,而这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。
  懂得分离的爱才是“真爱”。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,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,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。亲子关系如此,师生关系、情侣关系等亲密关系也莫不如此。
  如果拒绝分离,爱就是“假爱”。不懂得分离的两个人黏在一起,你干涉我的空间,我侵占你的空间,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成长。
  《孩子》 作者:纪伯伦
  纪伯伦(Kahlil Gibran 1883-1931),
  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、作家、画家。
  你的儿女,其实不是你的儿女。
 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 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,
  他们在你身旁,却并不属于你。
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,
 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
 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,却不是他们的灵魂,
 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,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,
  你可以拼尽全力,变得像他们一样,
 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,
 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,也不在过去停留。
  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 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,
 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,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。
  怀着快乐的心情,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,
 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,也爱无比稳定的弓。
    (原文来自微信订阅号 成长得烦恼 chengzhangdfn1)
  
  • 凯澄
  • 发表于:2015/10/21 8:10:52
  • 来自:海南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杜博林
(0)
(0)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
""